從汐止到台中,西部走廊的連結力
1971年8月14日,中山高速公路動工興建,這是台灣第一條國道(稱國道一號),1970年代的十大建設之一,是貫穿南北的台灣西部走廊,曾是帶動台灣經濟加速起飛的指標之一。
沿著西部走廊,北端從新北的汐止開始,汐止經貿園區、南港軟體園區、內湖科技產業園區、五股、林口、南崁、龜山、平鎮、幼獅、中壢、新竹科學園區、三義、竹南;再一路往南到台中,每隔二、三十公里就有一處工業區,五十年來,各產業聚落一個一個誕生,支撐起台灣經濟成長的曲線。
從汐止到台中,不到200公里的距離,密布全球最完整、最快速、最密集的開發能量及各個產業供應鏈(如圖8-1)。
圖8-1:汐止到台中工業區與科學園區分布圖(圖/天下文化)
從新北汐止往南到新竹科學園區,連綿密布著資通訊產業供應鏈,串起全世界晶片到系統、電腦到手機等關鍵零組件的供應體系,孕育出實力強大的資通訊產業,涵括電子零組件製造業、電腦、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、電信業及資訊業,在世界舞台上發光。
從桃園到三義,則是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軸線;桃園有中華汽車、國瑞汽車、福特六和三大汽車製造廠,以及上百家零組件協力廠商坐落於此;再往南,則是由裕隆集團(裕隆汽車、納智捷等)坐鎮形成的三義汽車製造工業區。
順著國道一號再往南,直到台中,是台灣機械業的重要生產基地,加上中科擁有全球單位面積產值第一的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,擁有1500家精密機械及上萬家下游供應商,吸引龐大人才和技術實力,另外還有大肚山科技走廊,未來朝向軟體、研發、設計等策略性產業發展。
在凡事講求高效、快速的時代,從汐止到台中短短距離,串聯起資訊、通訊、汽車、電子、電機、精密產業等產業脈絡,快速連結是台灣最大的競爭優勢。
台灣機會在供應鏈快速串聯
過去習於單打獨鬥的台灣廠商,總是各自對應國際品牌,例如,台灣廠商的強項是IC代工或是做手機,供應國外大客戶,但較少直接面對通路、消費者,了解市場需求,跟市場的關聯性較低。要做什麼應用、要設計功能、規格都由客戶主導,對於關鍵技術「知其然,卻不知其所以然」。
由於台灣人際互動快、連結力強、又勤奮勤勞、精益求精,以半導體代工和IC設計產業來看,奠定了雄厚的實力和核心競爭力。現在的台灣廠商不僅能「知其然,也知其所以然」,更懂得客戶要什麼,也做得比競爭者好,設計能力好、製造能力強,不斷提升品質,因而建立不易被取代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優勢。
有了價值和優勢奠基,進一步創造了機會。電動車的興起,讓車用零組件和資通訊產業大量連結,大大改變車輛產業供應鏈的結構和生態。
舉例來說,基於安全性的考量,電動車未來的軟體、性能可以立即更新,生命週期就明顯縮短;加上,產業鏈密集而扁平化,從開發、生產到製造都轉變為更加靈活、改款快速、客製變化大。
現今,一部車的誕生,企劃開發、設計流程不斷縮短,從概念、畫圖、交樣品到改良,大家都在搶時間,供應鏈之間,要更密集且快速溝通,需要彼此更強的連結力。
換言之,誰的速度快、循環快,誰就贏。
在資通訊產業技術加乘下,電動車產業將是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一大驅動力。電動車有上萬種零件,光是IC晶片就有超過150種,台灣在IC半導體領域擁有最強的競爭力,加上在資通訊產業的堅實根基,有助於從零組件進階到次系統的供應鏈,同時,能跨企業、跨產業合作,以專業分工、開放平台和資源整合,加速新商業模式的發展。
未來,台灣的機會在汽車、電子、電機、精密產業的連結,挾著高度競爭優勢進入這場世紀大賽。
作者介紹
宣明智
宣捷集團創辦人
公信電子董事長
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
曾任:
工研院電子所作業部及系統產品部經理
聯華電子總經理/董事長/榮譽副董事長
矽統科技/智原科技/友訊科技 董事長
曾獲:
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:卓越成就獎/傑出行銷經理
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: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
資策會:傑出資訊人才
國立交通大學:名譽博士/傑出校友
參與推動台灣半導體、資通訊高科技產業四十年,擁有美國專利五十項。成立並擔任三間創投公司董事長,親身參與成立百餘家新創公司,其中超過五十家上市上櫃,並有豐富併購及重整經驗。
十年前投身生技產業,開發幹細胞新藥。兩年前成立「攻城獅」球隊,帶動台灣職籃發展。此外,長年支持科技公益協進會培育青年高爾夫選手。近期積極關注電動車產業,協助政府及產業攜手大步向前。
傅瑋瓊
自由作家、文字工作者、資深媒體人。以筆耕為業,期許用文字栽成一畝田。
第22屆「金書獎」得主,以《成功,就是要快速砍掉重練:電商黑馬創業家兄弟屢創驚人營收的55個商業智慧》,榮獲109年度【創新與創業類】得獎金書。
著有《傳誠:台灣電聲推手廖祿立的人生思索》、《誠義:侯貞雄與台灣鋼鐵產業七十年》、《黑松百年之道:堅持夢想的腳步》、《席夢思:百年美眠巨擘傳奇》、《金融鬥士:黃天麟與台灣金融業的五十年》、《成為世界相信的力量》等二十餘本書。
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《電動車產業大未來》
責任編輯/郭家宏